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 > > 正文

夏种夏管关键期高温频发,部分地区抗旱保苗任务较重-环球聚看点

2023-07-05 07:01:27来源:世纪经济报道

夏种夏管关键期高温频发,部分地区抗旱保苗任务较重

应急管理部等部门预测,7月份华南中东部、华东南部、西北地区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等地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和干旱风险较高,部分地区农业抗旱保苗任务较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早在6月初,有关部门就提示,今年夏季高温日数偏多,多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资料图片)

7月4日,中国气象局举行2023年7月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在发布会上介绍,6月我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其中6月21-30日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华北地区(京津冀鲁豫)高温极端性强,北京汤河口、天津大港等22个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在发布会上指出,受高温和降水偏少影响,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等地出现了中至重度的气象干旱,内蒙古赤峰、河北承德等地出现了特旱,对部分地区春播作物幼苗生长和夏种夏管带来一定影响。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目前正值夏种夏管关键时节,而高温仍将继续。

据应急管理部7月3日消息,本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内蒙古中西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等地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和干旱风险较高,部分地区农业抗旱保苗任务较重。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许小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农业生产而言,不同作物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湿度和雨水的要求各不相同。目前,秋粮生育进程尚处初期,高温对秋粮生产的影响还很难下明确结论,但极端、异常天气气候往往会对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需要进一步关注7月以后的天气气候情况,加强分析和预测,并做好防治工作。

多地或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贾小龙用“高温过程多、极端性显著”来形容6月的高温天气。

6月我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其中5月28日至6月5日是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较常年偏早16天,主要影响上海、云南、四川、安徽、广东等15个省市,云南巧家等70个站突破历史极值。6月21-30日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其中6月21日至24日京津冀等地高温天气极端性强、持续时间长、40℃以上高温范围广,为华北地区近10年来6月最强高温过程。

“从季节上看,目前确实是华北出现高温的季节,每年都会发生,这是首要因素。”许小峰说,不仅如此,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6月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高温天气具有出现时间早、影响范围广、极端性显著的特征,这些都有必要在全球视域下考虑。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陈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地球气候变化大周期和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变暖效应两大背景下,从去年开始已经观察到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ENSO)可能正从中性状态过渡为厄尔尼诺状态,且可能达到中等以上强度,所以华北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

许小峰分析,一些大城市出现极端高温,也与城市发展较快,绿地面积、通风条件不足,硬化路面和建筑设施较多等因素造成的热岛效应有关,这会使得城区与郊区之间出现2~3℃的差异。

暑意渐浓,高温仍将继续。贾小龙预计,7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内蒙古中西部、辽宁西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中北部、甘肃北部、宁夏、福建南部、台湾、广东、广西大部、海南、四川西南部、贵州南部、云南、西藏东部等地将偏高1~2℃。华北黄淮阶段性高温明显。

去年夏季长江流域异常高温干旱事件让人记忆犹新,与今夏相比,许小峰认为,去年高温从初夏一直持续到盛夏,时间更长,主要高温在长江流域持续,高温高湿,影响强度和范围都超过目前华北出现的情况。

聚焦今夏,许小峰认为,今年初夏时节高温来得迅猛,但其持续性还有待跟踪分析。“今年盛夏时节会怎样,需要进一步加强关注。如果仍出现去年的情况,灾害的叠加效应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部分地区农业抗旱保苗任务较重

当前正值夏种夏管关键期,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夏播粮食播种面积已过八成,进展总体顺利。夏播粮食作物主要是夏玉米、夏大豆和南方中晚稻等,面积约4.6亿亩,占全年粮食的1/4。当前夏玉米播种基本结束,夏大豆已播88.7%,中稻已播栽96.5%,双季晚稻预计7月中旬开始栽插。

从我国农业总体情况来看,许小峰表示,受气候特征影响,干旱少雨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大一些,雨水多的年份利于粮食丰收。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同作物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湿度和雨水的要求各不相同,目前高温对秋粮生产的影响还很难下明确结论。

具体到区域,张恒德介绍,受前期降水偏少、高温叠加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河北中北部、山东北部等地均出现了中至重度的气象干旱,内蒙古赤峰、河北承德等地出现了特旱。

张恒德在发布会上表示,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等地玉米、大豆等春播作物处于幼苗生长期,华北、黄淮处于夏收夏种阶段,高温易造成农田失墒加快,部分春播作物幼苗生长受阻,也影响河北等地夏玉米出苗进度,但晴朗天气适宜华北、黄淮的夏收夏种作业。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看来,当前秋粮生育进程尚在初期,目前高温对秋粮生产的影响是局部的,整体影响不大。

胡冰川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减灾防灾能力建设都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生产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气象灾害应对能力明显提升。

另一方面,秋粮的生育进程一般是120-150天,从种到收,秋粮生产会经历多种天气过程,对此不必过度忧虑。不同作物在不同阶段遭遇高温干旱,可以通过不同减损方式来降低影响。比如,在作物生长前期可以进行补种,或者换种生育进程更短的作物,在中后期可以通过增加灌溉来保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等等。

在胡冰川看来,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局部地区遭遇极端天气事件,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其他地区“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增加,整体看全国粮食生产保持在高水平稳产增产水平。回顾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不难发现全国农作物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都在逐步下降。

不过,受访专家提醒,农业生产仍然深受天气气候条件影响,对极端天气气候不可掉以轻心。

据中央气象台7月4日消息,未来一周华北中东部、黄淮等地还将有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强度与6月21-24日过程相当,但过程持续时间更长,40℃及以上高温影响区域较上次更为偏南。

在上述发布会上,张恒德表示,预计7月上旬京津冀等地仍多高温天气,5-7日,京津冀、汾渭平原及河南北部、山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9~41℃;8-9日,华北南部、汾渭平原、河南北部等地还将有明显高温天气。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分析师谢晋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高温少雨易造成土壤失墒迅速,河北中部和北部、山西北部等夏种区有农业干旱风险,可能会导致部分夏播作物出苗偏慢、已出苗的长势偏弱。

纵观7月,应急管理部等部门预测,华南中东部、华东南部、西北地区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等地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和干旱风险较高,部分地区农业抗旱保苗任务较重。

许小峰提醒,需要进一步关注7月以后的天气气候情况,加强分析和预测,并做好防治工作。

“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如易发生的北方异常持续高温。”许小峰进一步解释,该类现象的发生,从时间和空间上反映出大气环流出现了失衡,往往容易引发进一步的异常情况。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极端、异常天气气候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

(本报记者李德尚玉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李莎 编辑:李博)

标签: